我们中国的水彩事业,近些年在各方的努力下,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,在国内外都有了影响,形势喜人!今天的黄山会议又有这么许多的专家来关注水彩,这势必对水彩事业的继续发展予以强有力地推动。
我作为一名水彩人,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说水彩。
综观水彩艺术发展现状,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,水彩艺术虽然引进我国已经一个多世纪了,也经过几个较有代表的发展历程,但是成规模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只不过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,2 O多年的时间甚至不敢称作历史,那只不过是个短暂的过程,它短得不可能有人能终身从事水彩事业,更不可能有几代人连续经历水彩的完整过程,大多数是业余和客串。因此,成功之余,客观上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缺憾,而且是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的,比如,缺少水彩大家,缺少水彩精品,缺少对水彩的深刻认识和体会,缺少多元的局面,缺少技巧技法的深入研讨,缺少深厚有见地的理论指导。导致不少人还停留在低级的失误中。
比如,水彩的一抠就僵,一放就空,这对永远不会分离又永远需要面对的矛盾,就是困扰所有水彩人的大难题,我们谁也躲不过,只能在与其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获取水彩艺术的进步与发展。但至今尚没有足够的理论思考,没有引起作者的足够重视,又比如,在传统写实作品中充斥着的僵、死、俗、旧的弊病。其中,僵是指思维的僵化;死是指画面无生气;俗是指格调平庸;旧是指恪守老八板,甚至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面貌上;而现代观念性作品则往往陷入假、空、玄、浅的泥沼。其中,假是指情感虚假;空是指没有内涵;玄是指形式故弄玄虚;浅是指修养不到位。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毛病,任何一个作者只要认真检讨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。但这些低级的失误现象却依然普遍、长久的存在着,说到底还是与我们的历史短暂和个人修养浅薄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基于上述的认识,我们今后的努力应是:
一、抓队伍。
诚然,水彩事业的发展是立体的。尤其在具有创业性质的阶段,需要各方志士的踊跃加入,所以我们需要业余和客串,这在历史上和每个不同国家都不乏其例,我们当今也几乎百分之九十属于此列,我本人就是半路出家。但是,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,在专业性强的事业中,无论是科技艺术无论是天文地理,专业人员是多么的重要!必须有强大的全身心投入的经历全过程的专业队伍,有众多出类拔萃的专门家,获得重大的研究成果,这项事业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和成功。
因此从现在开始,努力开创条件实行对专攻水彩人才的培养,鼓励作者树立远大目标,全身心的投入,走终生以水彩为主要专业的艺术之路。同时继续扩大和发展业余和客串的队伍.尽快形成以水彩专门家们为核心以业余和客串为基础的水彩队伍。如果我们做了切实努力,以现在发展的势头,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,水彩不但在我国会与其它大画种平起平坐,而且在世界上也必然会成为水彩大国,占有应该属于我们的位置,对世界的水彩艺术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
二、抓精品。
雄心再大,队伍再整齐,水彩能否被承认,能否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位置,能否与其他大画种平起平坐,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,靠作品定乾坤。而且,要依靠能够传世、惊世的精品说话!
艺术规律告诉我们,各个门类的艺术家,只有进入了他所从事的艺术的自由王国,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,方能产生脍炙人口、感人至深的精品力作。然而,我们目前大多数作者还停留在基本功阶段,还在忙于弄形弄水弄色,还在被那些枝枝节节的初级事物所困扰,未能走向自由王国,未能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,因此尚难涌现惊世之作。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作精品?我个人这样认为(传统写实的绘画):
1、人物作品。必须具有感情。 即是鲜活的、有具体形象特征的、有生命的,而不是由五官和四肢简单凑合成的“人形静物”。
2、人体作品。必须具有韵律。即在准确造型之上的如音乐般的优美旋律。充分展现女性的柔润、男性的阳刚和儿童的稚嫩之美。
3、风景作品。必须具有意境。 即在画什么象什么之上的,能触动观众心灵的那种感染力、画外音。
4、静物作品。必须具有意趣。 即在娴熟技巧之上的,能影响左右人们心绪的绘画情趣。
总之,说的仍然是要早日超越基本功阶段,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。用水和彩演绎自己内心感受的人称作水彩画家。我说过:“人真画亦真,人假画亦假。”这说的是情感。作者感情诚挚,画就能依真情动人;人的感情虚假,装腔作势,无病呻吟,矫揉造作、故弄玄虚,画就会轻浮,让人生厌。
“人厚画亦厚,人薄画亦薄。”这指的是修养。作者艺术修养深厚,作品就会以其丰厚底蕴和内涵,丰富的“画外音”触动人的心灵;相反,作品将只有一个干瘪的外壳,轻飘如浮云,不留丝毫印象。
诗言志,画传情,诗画皆如人也。绘画的修养说到底是人的修养。人的气质最终会在自己作品中顽强地展现出来,是谁也抗拒不了的,是概莫能外的。
我希望有识的水彩志士,肯于正视规律,敢于承认难点,善于克服障碍,到自由王国里去搏击,书写自己的历史,共创祖国水彩艺术的辉煌!
历史将这样说:一个艺术家的价值,不仅仅看他是否在当代发亮,重要的是看能否在他身后的历史中闪光流行价值是短浅的,大多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;历史只留存永恒。
关维兴
2004.9.24